当前位置: 首页 > 系统分类 > 网店信息 > 一名母亲用软陶娃娃记录女儿成长历程

一名母亲用软陶娃娃记录女儿成长历程

 

 

 

陪女儿(左)一起做软陶,是潘雅敏最开心最满足的事情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女儿就是潘雅敏软陶娃娃的原型

  你有相册一本本 我有软陶一个个 

 

 

  □早报记者 颜雅婷 潘登 文/图

 

  书桌前,5岁的语心正在摆弄着手中的软陶娃娃,这是一对母女造型的软陶娃娃,母亲着灰色连衣裙,女儿穿黄色连衣裙。“这是我哦。”语心拿起黄裙的软陶娃娃开心地让大伙看。潘雅敏坐在一旁看着女儿,脸上露出满足的微笑,“这娃娃是以她为原型做的,我想把她成长的每一阶段,都用软陶来记录”。

 

  一见钟情 爱上软陶

 

  潘雅敏过去在永春县一所中学从事美术教学,第一次接触软陶是在2006年,“第一次知道软陶这种黏土,我就疯狂地爱上了”。

 

  那是一次暑假的新课程培训,一位来自厦门的美术教师,在课堂上向学员们展示了这种神奇的“软陶”,“它就像橡皮泥,五颜六色,又像瓷土,可以烧制”。在潘雅敏眼中,软陶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一种黏土。她说,平日里,若想自己做个陶器,很费时,首先要找瓷土,陶坯出来后,还得找地方进行高温烧制。然而,软陶不一样,它可以低温烧制,“放烤箱里面烧就行了”,而且烧成后的软陶怎么摔也不会坏。

 

  “第二天,我就去了厦门的一个软陶工作室。”潘雅敏说,她在工作室里整整待了两天,两天内,她认真地向老师学习了软陶的特性、如何用软陶进行创作。“看,这手链就是在那时候做的。”

 

  结束了两天的厦门软陶之旅,潘雅敏回到了家中,但她久久不能平静。“我开始联系购买软陶,还买了烤箱。”她说,“烤箱送到家里的时候,我就和弟弟说,买只鸭子来烤,庆祝一下。”只是,时至今日,潘雅敏的“烤鸭梦”还未实现。

 

  那个暑假,潘雅敏几乎达到了她软陶创作的高峰期。“我几乎每天都在创作,一天就能做出一幅浮雕。”

 

  用软陶述说故事

 

  在橱柜里,一个个可爱的水果娃娃头你看着我、我看着你,它们的脸蛋却似一个模子印出来般。潘雅敏说,这都是以女儿为原型创作的。大大的眼睛,粉嫩的樱桃小嘴,天真烂漫的模样果真和语心有九分相似。

 

  别人有相册,我有软陶娃娃。在记者看来,语心的成长记录方式来得更加特别,“钓青蛙”、“龟兔赛跑”,这些妈妈们曾用动听的语言讲给孩子听的故事,潘雅敏却用软陶来表现,以更形象、绘声绘色的方式,告诉语心。至今,说起“钓青蛙”的环保小故事,语心已能倒背如流了。

 

  过去,青蛙是用钓的。那时候麦苗喷农药的少,农田里就有许多青蛙,而今,田里的青蛙少,“我带她到田里钓青蛙,换了好几个地方都钓不到青蛙”。潘雅敏说,回来的路上,女儿一直追问为什么没有青蛙,在经过一个鸭棚时,听到鸭子在里头“嘎嘎”叫的声音,语心突然转过头对潘雅敏说,“妈妈,你看,青蛙都在那里面呢”。

 

  潘雅敏被女儿逗笑了,回家后,她就用软陶塑造了母亲、女儿、青蛙等形象,将这段和女儿之间的故事,用软陶来记录。

 

  翻开潘雅敏自己编写的软陶教育丛书,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软陶形象跃然纸上。长期从事美术教育的潘雅敏认为,美术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画几幅画上,手工能力同样重要。在母亲的熏陶下,语心已能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软陶玩偶,潘雅敏说,现在,她和语心母女俩茶余饭后,常常一头陷入软陶创作中,出不来了。